冠心病治疗谨防4个错误认识,防止病情加重

2年前

  冠心病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我国城市,每10万人中有大约200多人患有冠心病。病虽常见,但是很多患者在居家调养过程中,常常陷入误区,与康复的方法背道而驰。下面这些误区,看看你中招了没?

  01急救药有用就不用就医?

  冠心病发病急促、凶险,若抢救不及时,患者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冠心病患者都会根据医生的指导,在家中准备一些急救药物,以缓解急性发病:经常心绞痛且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常备硝酸甘油片及异舒吉气雾剂;轻度冠心病患者常备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作用相对缓和的中成药。

  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患者,在吃了急救药有效后,就认为病情不严重,忍忍就过去了,不去医院。实际上,急救药只是缓解了症状,为抢救争取了更多时间,所以,服药后也应该及时去医院救治,以免耽误治疗,危及生命。

  02尽量不吃药,免得产生耐药性?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有许多种类,患者通常需联合用药,而且还需要长期用药。但许多患者担心冠心病药物长期服用会产生耐药性而自行减药或停药。这种做法非常错误,也很危险。冠心病用药主要分为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和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两大类。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其中,β受体阻滞剂迄今为止尚无耐药性的报道;硝酸酯类药物连续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导致其血流动力学和抗缺血效应迅速减弱乃至消失,但这种耐药性是可以预防的,例如采用间歇给药法(每日有6~8小时间歇期)可减少耐药性发生,联合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叶酸使用,也可预防这类药物耐药;钙离子拮抗剂的安全性较高,尤其适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服用,长期服用无耐药性。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药物有阿司匹林、他汀、ACEI和ARB,其中,阿司匹林是百年老药,至今无耐药性的报道;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也较好,长期服用不产生耐药性;ACEI和ARB长期服用可能会有干咳的不良反应,但同样不产生耐药。

  03做了支架手术就不用再吃药了?

  有很多患者认为,进行了介入治疗,放置了支架,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再吃药了。这种想法也非常错误。局部血管撑开不代表疾病治愈,导致心梗的“元凶”动脉粥样硬化并没有根本解决,不坚持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心梗有可能再发,支架有可能一放再放。因此,支架手术后,患者仍需继续治疗。

  另外,支架治疗疏通了狭窄血管,但并未改变导致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因(即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仍可能再次出现冠脉狭窄,乃至冠心病。很多患者存在多处冠脉狭窄,相对不太重要的狭窄部位通常没有放支架。因此,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

  04血脂正常就可以不吃调脂药?

  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些患者自己的血脂恢复正常,就认为无需再吃调脂药了。实际上,血脂化验单的参考值要因人而异,尤其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目标值应小于1.8mmol/L。另外,所有冠心病患者无论基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低,都应服用调脂药,降低“坏”胆固醇,进而稳定逆转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再者,人体每天都在不断地通过自身合成+进食吸收胆固醇,停用药物后,“坏”胆固醇还会升高。所以,即使血脂正常了,也要在医生指导下继续服用调脂药。

上一篇

下一篇

专家推荐
刘丽
周围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治疗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急性下肢动脉血栓、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及雷诺氏病等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咨询
王智
神经外科特聘专家
擅长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脊柱疾病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技术娴熟。对于垂体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咨询
李景瑞
普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结石、胆息肉等各种急腹症等的诊断与治疗。
咨询
刘和平
主任医师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的化学消融术。
咨询
谢晓滨
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各种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酥松、肾上腺、垂体等疾病有丰富得诊治经验。
咨询
相关阅读
预约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