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预防中风日 |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1个月前

今年5月25日是第19个“世界预防中风日”。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类常见且高发的脑血管意外。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数近200万,发病率高达1/12。更为严峻的是,现存中风病人约700万,其中3/4的病人在不同程度上丧失劳动力甚至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更是高达75%,死亡人数近150万,居世界首位。在我国每12秒就有1人死于中风(脑卒中),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致死病因。

 

 

什么是中风?

如何快速识别?

怎么预防?

关于“中风”,这些都是您应该了解的常识。

 


什么是中风?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业务院长、卒中中心主任、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神经外科主任王智教授(原哈医大四院微创神经外科主任)指出,中风:也叫脑卒中,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脑卒中有五大特点


高发病率


高复发率


高致残率


高死亡率


经济负担重

 

如何快速识别?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神经内科主任张双彦教授(原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主任)表示,要快速识别中风,可以记住“FAST”原则:F代表面部,观察面部是否对称,看有无口角歪斜;A代表手臂,检查两臂平举是否能保持水平,看有无无力下垂;S代表言语,听患者讲话是否清晰,有无语言障碍;T代表时间,以上出现任何症状,要抓紧时间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快速前往医院。

 

 

中风后如何治疗?

 


我们以缺血性中风为例,即人们常说的脑梗死。脑梗死发生后最有效的方法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是指运用静脉输液将溶栓药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注射入体内,让溶栓药物作用在血栓上以达到溶栓目的。


“卒中时间窗”是指从发病到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时间,最迟要求在24小时内之内。在发生脑缺血的4.5小时之内是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原则上最长不要超过6小时,因为此时受损的神经元恢复血液再通后可能完全恢复,一旦梗死时间延长,受损的神经元将彻底死亡无法挽救。
 
王智院长提醒,“对于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目前还是4.5小时,这是一个极限。超过4.5小时药物溶栓就比较危险了,可能会出现一些出血性并发症。取栓,原来6小时是极限,但根据核心梗死的面积和侧支循环的情况,临床上已经可以延长到24小时取栓。”

因此,立即识别中风症状,尽快到达医院,抢占卒中时间窗至关重要。时间就是生命,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分秒必争,越早溶栓效果越好。

 


怎么预防中风?

 


预防中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这些潜在的风险因素。

2.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3. 饮食要均衡,减少高脂、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作为黑龙江省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哈尔滨市急救中心香坊第三分中心,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拥有卓越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高效、精准地应对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专家推荐
刘丽
周围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治疗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急性下肢动脉血栓、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及雷诺氏病等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咨询
王智
神经外科特聘专家
擅长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脊柱疾病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技术娴熟。对于垂体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咨询
李景瑞
普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结石、胆息肉等各种急腹症等的诊断与治疗。
咨询
刘和平
主任医师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的化学消融术。
咨询
孙政育
主任医师
擅长外周介入治疗,包括肿瘤介入治疗(肝癌、肝血管瘤、肺癌、肺部大咯血等);泌尿系统肿瘤及顽固性血尿介入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外周动、静脉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肢动静脉导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等治疗领域。
咨询
相关阅读
预约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