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奇迹!74 岁偏瘫3年老人,7天扔掉拐棍还能做25个蹲起

2个月前

偏瘫患者的康复奇迹从拄拐行走到做25个蹲起

脑梗突发,留下后遗症


寒冷的冬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3年前,74岁的刘淑凤突发脑梗,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她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留下了偏瘫的脑梗后遗症。此后,刘淑凤接受了康复治疗,可效果并不明显,走路需要拄拐,说话含糊不清,连拿起筷子这样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这些后遗症时刻困扰着她。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淑凤的身体状况愈发不佳,儿女工作也日益繁忙,日常起居成了难题。刘淑凤的小儿子看着母亲艰难行走的背影,心中满是心疼,他说:“不管怎么样,都想治好老妈的病,看到母亲这么难受,我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健康换母亲的健康。” 


偶然契机,燃起希望


一次偶然,刘女士的小儿子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偏瘫卧床1年多的大爷在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治疗后站了起来。这消息点燃了他治好母亲的希望,他立刻带着母亲前往医院,盼望能有转机。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神经内科(脑梗·脑出血后遗症)学科带头人孙峰教授介绍,患者脑梗已经3年了,入院时肌力评估为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双下肢腱反射亢进。主要表现为:语言不清,右侧肢体不灵活,右侧肢体无力,需要拄拐行走。


制定方案,精准治疗


入院后,孙峰教授团队应用HE国际前沿治疗体系的“三位一体”疗法,对患者脑梗塞病灶进行功能定位,分析出患者功能障碍的真正原因,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奇迹显现,效果显著


经过1周的持续治疗,刘女士的病情逐渐好转。刘女士不仅成功摆脱拐杖,能够独立行走,自行上下楼梯,还在病房走廊轻松做了二十来个蹲起。在儿子的密切观察下,发现她的血压和血糖也有了明显改善。儿子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说道:“就在第七天,看到母亲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我真的看到了希望。”


前沿疗法,核心揭秘


孙峰教授表示,谈到脑梗、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说明患者的危险期已经过去,恢复期的关键是丧失功能的恢复,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生的指导,更要求患者及家属的紧密配合。医疗没有绝对,即使是做过康复治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患者,依然有恢复的希望。
 
神经不可再生,一旦坏死就无法复活,这是后遗症难以恢复的根本原因。康复训练后能恢复部分功能的患者,靠的是 “周围神经细胞的代偿”,就好比红绿灯突发故障后,交警迅速到现场手动指挥交通,以保障道路通行秩序。然而,交警手动指挥很难回到以往自动红绿灯精准调控下的正常状态。

对于病史长、恢复难的患者,应该采取神经调控治疗模式,通过激活大脑的休眠细胞,来代替已经坏死的神经细胞,恢复丧失的功能,大家可以理解为:“换了个零件,红绿灯系统又正常工作了”。这正是 HE 国际前沿治疗体系的核心所在。

脑梗、脑出血后遗症确实严重,并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但并非“无药可救”,只要积极采取正确的治疗办法,大多数患者的后遗症都可以消失。

上一篇

下一篇

专家推荐
刘丽
周围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治疗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急性下肢动脉血栓、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及雷诺氏病等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咨询
王智
神经外科特聘专家
擅长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脊柱疾病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技术娴熟。对于垂体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咨询
刘和平
主任医师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的化学消融术。
咨询
谢晓滨
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各种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酥松、肾上腺、垂体等疾病有丰富得诊治经验。
咨询
倪少滨
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泌尿系肿瘤、结石、前列腺微创治疗、肾脏器官移植、微创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复杂泌尿外科疾病诊治。
咨询
相关阅读
预约到院